面对疫情影响,中央提出“六稳”“六保”,其中稳就业列于首位。各地方政府近期也出台一系列措施,稳就业保民生。我市推出的企业员工稳岗培训,尤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外贸企业欢迎。但稳岗培训只有加强“政校行企”合作,强化培训过程的监管,才能真正收到实效,以稳住员工竞争力与企业发展力的方式去稳住就业,推动企业转型升级,化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。
需“政校行企”协力
打好稳岗培训“组合拳”
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赵红英
这次政府推出的外贸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,给予每位参训员工每次最高800元的培训补助,每年可享受3次,调动了企业组织培训的积极性。但是,要把“好事真正办好”,需防止个别企业钻政策空子、没有组织有效培训、冒领稳岗补贴的不当行为。
为此,我建议:一是引入地方高校资源,邀请专家学者对培训方案进行审核,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效果。发挥高校教师参与企业稳岗培训的积极性,主动“送教入企”,加强校企合作;二是授课内容可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,理论课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,鼓励利用钉钉直播、网络课程等现代技术,拓展培训资源;实操课可请企业“能工巧匠”现场教学,“以工代训”,破解“工学矛盾”。三是,发挥行业协会自律职责,要求企业做好培训申请报批、培训过程台账的建立,方便后续的经费下拨及审计工作。总之,稳岗培训只有加强“政校行企”合作,加强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,才能真正收到实效,化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。
零工经济、地摊经济
是“保就业”有效武器
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副教授、金华市浙中区域经济研究所 程春鹏
要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,唯有创新就业模式,拓宽就业渠道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一是大力发展“零工经济”。这种充分灵活自主的就业模式对促进就业创业,增加劳动收入具有重要作用。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“我们的零工经济大概能够容纳两亿人的就业”,为破解特殊时期的就业难题指明了方向。
二是重启地摊经济、马路经济、夜经济。这次政府报告已经提出来,各地要取消对就业不合理的限制,特别是要激活地摊经济、马路经济、小店经济、夜经济等活力,这确实为稳定和保证提供了务实的保障。地摊经济看似微不足道,其实对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,相当于就业大循环的毛细血管,它既是一个民生问题,也是一个经济问题。
高校毕业生要提高
自主竞争力和生存能力
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工商管理系辅导员 盛奥
受疫情影响,就业岗位紧缩,形势也更为严峻,在此背景下,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,于是考研大军的规模迅速扩张,虽然国家也扩大了招生人数,但录取比例仍然不尽如人意,最终还是有大批量的毕业生流向就业市场。
同时,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,很多企业都下调了入职员工的待遇薪酬,导致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也出现下降。为了缓解就业问题,今年政府、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呈现出常态化,各方投入努力,以缓解集体压力,包括两会的各项决议,也是充分结合当下国情所产生的稳经济保就业促发展的利好政策。同样,在不稳定的就业环境中,毕业生们想要进入自主创业行列的决心也不断摇摆,但好在国家一直大力倡导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,鼓励广大民众尤其是高素质老员工进行自主创业,并且给予老员工创业优厚的政策扶持。
最后,希望毕业生们在认知层面尽快意识到社会现状,调适好步入社会的心理准备,并在现状中高效掌握社会规则,学会灵活运用规则,最后驾驭规则,提高在高压竞争下的自主竞争力和生存能力。
新闻链接http://epaper.jhnews.com.cn/jhrb/jhrbpaper/pc/con/202006/01/content_208120.html